临农字〔2025〕5号A1类 同意公开
对临湘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5号建议的答 复
周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临湘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进数字农业发展高地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临湘市土地流转率较高,水稻机械化水平较高,但规模经营小,直接影响新技术推广运用和生产经营决策,间接造成利润和经济效益低下,并且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等优质资源要素外流。因此,我市把数字水稻作为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新引擎的需要,更作为提升水稻数字化管理服务效能的需要,高度重视数字水稻试点项目。一是临湘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临湘市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临政办函〔2023〕42号);二是市级层面已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临湘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李瑜为组长,副局方艳平为副组长,相关二级单位及相关股室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三是试点项目配备了专业人才队伍,中国水稻研究所2位高级工程师、湖南农大9位专家、杭州皓田农业有限公司2位工程师、临湘市农业农村局6个业务科室技术骨干、制定了数字水稻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您提出的四个方案很是具体,操作性比较强,建议非常好。
一、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建设力度
根据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了解,全市161个行政村已通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5G网络城区等部分社区实现了覆盖,其他地方正在按规划建设中。
二、加强人才培养
近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系统的人才培养工作,2019年至今农业委培本科生、大生21人(部分未毕业),人才引进农业类研究生、重点本科生24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约480人,较好地解决了人才问题。
三、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户采用智能农机装备
当前市主要领导要求市党校对数字农业产业等相关产业进行了调研,市政府利用葛洲坝集团对我市农田进行高标准改造拟新建数字农业基地2万亩。截至当前我市累计建设连栋钢架大棚103028平方米,主要用途为集中育秧。建成钢架插地棚52559平方米,主要用途为果蔬种植。钢架大棚基本全面完成数字化建设,配合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做到控温、控光、控湿、精准施肥数字化管理。近三年来,我市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18万元,累计补贴农机具1607台(2022年资金532.1066万元,机具423台(套)。2023年资金784.9184万元,机具810台(套)。2024年资金501.126万元,机具374台(套)),2024年水稻播种面积71.68万亩,水稻机耕面积70.67万亩,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44.2万亩,水稻机收面积69.7万亩,水稻机械化植保面积65.43万亩,稻谷机械化烘干量38.3万吨,插秧机保有量273台,抛秧机保有量25台,烘干机保有量143台,植保飞机保有量87台。机耕水平98.59%,机插水平61.66%,机收水平97.23%,机械化植保水平91.28%,机械化烘干水平53.92%,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87.10%。我市在2024年被纳入全国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主要作物类,水稻种植),在水稻种植方面,农机装备已经非常完善。已经实现耕、种、收、植保、烘干5个主要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所有作业机具均配备北斗导航系统,可实现作业情况数字化全监测。
四、建议市政府出台更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发展数字农业
2023年临湘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临湘市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临政办函〔2023〕42号),文件计划通过几年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数字经济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实现全市1000家企业上云,300家企业上平台,全市8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规模工业企业中的普及率达50%以上;打造50家左右智能制造企业150条(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300个智能工位;孵化2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0家左右,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左右,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5家左右;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0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30家以上;推动30家以上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达到要求的企业给予现金奖励。
感谢您对农业数字化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临湘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9日
承办负责人:方艳平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陈艳 (135489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