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文旅字〔2025〕8号 A1类 同意公开
对临湘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34号提案的
答 复
王荃芷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文旅大融合”发展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扎实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高位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多次调研文旅工作,在文旅企业现场办公解决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专题部署文旅工作,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任顾问,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文旅产业
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三是出台了《中共临湘市委、临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7号),明确提出要升级科技,工业等旅游新业态,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二、全面推动景区、文化场馆科技提升。1.2024年已完成我市文旅景区、企业、场馆入驻湖南智慧文旅系统。2.对接岳阳市局,已在我市文旅景区、场馆布置智慧文旅系统流量摄像头监测点8个,今年预计新增3个。3.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在等级旅游景区的应用。6501景区进行了数字化提升,新增导览机器人2台、智慧导览设备1台,引入VR体验等设施设备并对游客开放。五尖山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了智慧景区小程序,可进行全影导览和智游导览,线路查询等功能。
三、持续推动科普旅游融合发展。2023年,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竞树中药村种植基地、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农耕及禁毒禁烟科普旅游教育基地)、绿野星辰山野菜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普基地)、湖南嘉源砖茶博物馆、中山湖知青文化产业园(农耕文化科普基地)、湖南涓湖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申报“2023-2025年度岳阳市科普旅游教育基地”。2024年白石茶园、黄盖湖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被评为岳阳市科普旅游教育基地。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市科工局和市文旅广电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指导相关单位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助力临湘文旅产业迈向新高度。一是景区体验升级。壁山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革命精神融入旅游场景设计,加强红色研学线路开发,因地制宜开发溯溪、民宿等业态,结合数字化技术提升游客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桃矿工业遗址文化园统筹推进工矿旅游线路开发,彰显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与体验功能,同时加快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力争将工业遗址转化为文旅发展的“新引擎”。二是特色产业创新。浮标特色小镇被评为国家级科技赋能类典型案例。浮标企业将原材料向纳米高分子、碳纤维、3D打印转型,开发出电子夜光标、电子智能标和重力感应变色标等高科技产品。还建设了电商物流园等,打通钓具全产业链,通过举办各类垂钓赛事,带动了文旅人气提升。三是文化传承发展。依托龙窖山堆石墓群等文化遗址,将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完美结合,打造出集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四、筑牢数字根基,赋能文旅科技融合新发展。市科工局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文旅与科技融合提供坚实支撑。持续加强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临湘市文旅场所的网络覆盖和数据处理能力。目前,临湘市主要景区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为游客提供高速便捷的网络服务,也为景区开展智慧旅游服务创造了条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文旅市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挖掘,为文旅企业的市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助力企业精准营销,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其次,深挖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展示临湘古老文化传说和历史故事时,增强沉浸式体验的设计,让游客更生动地感受文化内涵。
在未来的工作中,市科工局和市文旅广电局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大对文旅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文旅科技企业;加强文旅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探索更多科技与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如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导游服务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文旅产品的溯源和版权保护等,不断丰富文旅产业的内涵和形式,推动临湘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临湘科工和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临湘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5年8月19日
承办负责人:张国良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王奇 15173012968
报:市人民政府建议提案办公室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
临湘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办公室 2025年8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