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政字〔2025〕14号A1类 同意公开
对岳阳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
答 复
民盟岳阳市委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现代石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动能
(一)创新枢纽建设稳步推进。我市依托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核心载体,与湖南省石化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南现代石化中试基地形成联动机制。目前临湘建设中试基地事宜已通过市委常委会讨论确定,并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大如生物中试基地预计今年动工建设。
(二)柔性引才与技术攻关双轮驱动。我市大力支持园区化工企业与高校在技术提升、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其中利尔化公司与湘潭大学合作,在产品开发方面取得良好成果;湖南越洋药业公司与天津科技大学在酶发酵工艺、污水处理方面开展合作。后续,园区将创新“揭榜挂帅”机制,围绕乙烯项目上下游产业链、绿色精细化工等“卡脖子”技术,发布攻关榜单,吸引省内外科研团队竞标。
(三)离岸科创实现跨区域联动。借力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地区驻外招商引资工作组,加强联动协同,依托发达地区科创资源平台,有针对性的进行科研合作,为我市园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赋能。
二、关于推进智改数转,进一步提速转型
目前,我市智慧园区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主要对临湘高新区进行智慧化改造,建设内容包括化工园区5G全覆盖网络,部署智能摄像头、气体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1200余套,“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系统实现对27家重点企业的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以内。同步建设园区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应急指挥、环境监测、能源管理等8大模块,2025年上半年重点企业数据已全部接入,事故隐患整改率提升至98%。此外,我市汇聚了企业产能、能耗、安全等核心数据近万条,开发“产业链图谱分析”“要素配置预警”等6大应用场景,通过数据驱动,精准识别出“薄弱缺”环节,针对性引进链上企业,截至2025年3月,全市新签约项目53个,总投资额达299.1亿元,推动产业链延伸和科研成果转化。
三、关于精准配置要素,进一步提优创新
(一)创新人才引育模式。我市深化产学研实践基地、产业实训基地建设,联合湖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定制化进行人才培育。目前已成功促成天津科技大学化学原料药产学研实践基地落地临湘。
(二)强化产融深度对接。我市依托岳阳市与中石化资本合作设立的50亿元现代石化产业基金,推进利尔三期、方锐达光伏助剂等重大项目落地,其中利尔三期项目投资达50.6亿元。后续,我市将着力构建多层次产业基金体系,为石化产业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临湘高新区绿色化工产业园所在地滨江片区建有2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除一般性基础设施较完善外,配套有1230套保障性住房,建有日处理规模2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收集能力为30000吨/天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处理能力为50000吨/天的自来水厂,处理规模为9000吨/年的危险固体废物焚烧装置,110千伏的变电站,建有8.012公里公共管廊和集中供热装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配套支撑。
四、关于实施建圈强链,进一步提档产业
(一)完善产业链推进机制。临湘高新区建立了“五个一”链长制(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产业联盟、一个专家智库),编制了《临湘现代石化产业链全景图(2025—2030年)》,明确了“基础原料—中间产品—终端制品”三级攻坚方向。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我市实施“链主倍增计划”,支持利尔化学、福尔程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依托已内酰胺、乙烯等岳阳市龙头项目进行延链补链,争取2025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新增10家。
(三)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我市积极推进园区“小管委会+大公司”体制机制改革,2024年3月,成立湖南兴湘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临湘市属一类国有独资公司,重点开展产业投资、基础设施运营、科创平台建设等业务,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园区化工产业发展,组建临湘石化产业联盟,吸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发布团体标准,形成“技术共享、产能协作、市场共拓”的发展格局。
感谢你们对临湘市石化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临湘市人民政府
2025年6月20日
承办负责人:李 勇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易 均 18598918073